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0x01 重新认识技术

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坚信技术就是创造的力量。我曾相信这个世界只有hack or be hack,并且为之矢志不移。

随着实习走上工作岗位才发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也遇到了这样一种困惑为什么我在学校里折腾的那些东西上了实际项目根本是九牛一毛了呢或者说学校里整的那些东西只是玩玩罢了想成为一个实际有用的产品还不知道还差多少距离呢。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圈内某技术大牛的一个演讲PPT,他讲到一款好的产品除了要技术外,更需要人、过程和文化。并且,技术只是占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我突然意识到,所谓的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甚至可以说,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突然想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浑身发冷的感觉。 这让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的认识被颠覆了。

阿里认为能支撑得起当前业务的技术,就是最好的技术。他们以此奉为信条,并通过不断扩展的业务需求,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到现在,阿里的技术沉淀已经反过来拓展了它的商业范围,阿里云迅猛发展就是这一有力的事实。讲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技术的应用,从来都是伴随着商业的发展需求。

技术,可以实现从01,但是并不能完成从1N。而在将那些原始的、时灵时不灵的技术转变成产品时,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完漫长的从1N的道路。而对于走完这全过程,技术只是占到其中的一部分。关于这一点,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吴军老师《文明之光》中关于青霉素发明的案例。

由此,我开始颠覆认知,重构曾坚信的所谓的技术:技术,体现在它为社会进步所带来的价值。而在当今时代,如果你善用技术,就会得到它所带来的商业红利。

我时常在想,如果社会是个程序,那你将: codeor be code。用技术的话讲,你要么编程,去主导这个程序的运行;要么,你被编程,你将变成那很小很小一段的code,可有或无地运行在这个程序中。如果把时间线拉到不远的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用吴军老师的话讲,也许就是那2%的人code,而剩下98%的人则 be code

 

0x02  时间这战场

我时常在想,三五年之后我会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融入怎样的社会圈子。三年多前,我独自一人北上,来到西安这座美丽的古都之城,并且开始了我曾期待许久的这段大学之路。

而现在,在这个最后的6月里,我也将最后一次南下,结束这段最后的学生时代。

北上南下,三年之间,仅此而已。所谓的时间,只是空间的另一个维度罢了。

罗胖在2016年跨年演讲中讲到了时间战场这个话题,他讲到在2016年互联网的这片海洋里的风起云涌,浪潮之巅,是时间的又一次较量。最后,他得出的结论是:未来,在时间这个战场上,有两门生意会特别值钱:第一,帮别人省时间。第二,帮别人把省下来的时间浪费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由此说明时间正在成为我们这代人最宝贵的财富。而现在那些快速融资,快速迭代,快速上市的创业者,相比于以前那种靠着苦心经营数十年之久才成为行业霸主的百年老店式企业来说,这正是一种采用时间换取空间的有效方式。

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时间才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在觉醒的这一刻,我感觉就如同浴火重生,获得了新生的力量。好在现在还不算晚,我才20多岁,正是个的年轻人。

我想,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遗憾。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来阻止它一如既往的流逝?所谓的管理时间只不过是人们的一厢情愿,人类能做的事情顶多只不过是发明改进测量时间的工具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去左右时间。

当我读到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他很直接了当的说,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他讲,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却又各自生活在自己的那个版本之中。改变自己,就意味着说属于自己的那个版本的世界将会随之而变,其中也包括时间的属性。开启自己的心智,让自己能够用最可能准确的方式思考、观察、记录、总结、分享、行动,那么自己的时间就会拥有不同的质量,进而整个生活都必然因此焕然一新。

这让我诧异又顿悟:时间这战场,其实是与自己的一场长跑,而比的,则是心智的较量。当你带着向死而生的理念,认真地生活,感受存在的乐趣,你就会懂得时间的价值。由此,我的认知被再次升级。

 

0x03 学会投资

年轻人,最害怕的,就是没有未来。

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讲,投资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资。但是这个浅显的道理,很多人只是听听而已,根本就不会付诸于行动。

或许原因在于,投资自己,见效慢,在知识和技能积累的过程中,还会遇到瓶颈和波动,没法给人及时有效的正反馈来激励自己。相反的,投资股市等物质方面的东西,见效快,今天的投资,明天就可能在数据上看到效果,反馈及时,刺激明显。

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年轻人来说,投资自己的未来才应当是最重要的投资。 在我看来,年轻人需要想到以下几点:

1.投资时间

切记浮躁,切记速成。在我身边有这样一类同学:大一时无所事事,没有目标,整天游戏度日。到了大二,有些人发觉内心空虚、无趣,才打算加入实验室学习,可是相对于那些从大一就明确目标,意志坚定地走下来的同学来说,他们能够进入好的实验室的机会就差了一大截。到了大三,开始面临着就业的压力,于是就花费数千近万元去报个快餐班,以求内心的踏实与安全。我加入过学校最好的实验室,也创建过实验室,前前后后有过不少面试低年级同学的经历,他们中的大多数者,就是那种没有明确目标,虚度时间的三无青年。

这里我并不是要批判, 只是真切的希望,时间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本。如果你抛弃时间,那么它同样也会抛弃你。而对你来讲,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

2.投资事业成长

人的一生,学生时代大概在20年左右,而之后的事业发展却有30年之多。所以,无论怎么算,对事业的投资就当算是自己最大的投资。 基于这个事实,如果能在学生时代开始就不断投资自己,将来也必然有丰厚的回报。在这里我想讲两个点:

一、选择第一份工作

关于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我非常赞同吴军老师的说法:人的第一份工作很重要,它必须能帮助你在十年后挣到同龄人或者同班同学3-5倍的收入,这样你才能在北京买得起房子。第一份工作必须是能够让你极快速地成长,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全行业,而且你也需要主动通过第一份工作尽可能地成长。几乎没有人靠第一份工作的工资发财。如果大家能够认清这个现实,就能体会第一份工作是否多20%的工资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因为你在那个阶段挣多少花多少。

二、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业

对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在实习初的那段时间里,经常性的加班,需求变更,各种测试,协作沟通等等,加之经验缺乏,时常让我精疲力尽,不知所为。但是看到团队里其他同事那种孜孜不倦,带着强烈的owner意识,自驱的去主导事物,并且总对我的错误保有最大的容忍时,我才恍然意识到:我们并不是只是要对代码负责,更要对产品负责,对体验负责。我想,这就是做项目跟做产品的区别吧。同时也让我意识到,只有把工作当成是自己的事业,才能主动去解决问题,去owner更大的事情。所以我给自己在早上起床时设置了一个提醒:为了我的事业,今天好好干! 现在想想,这也算是创业者的基本素质之一吧。

基于对上面两点的认知,我才选择留在了创业公司,并且在公司才成立的时候就加入其中。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是收获更多的,是成长和未来。

3.投资兴趣

培养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在这个浮躁、现实的世界里,兴趣可以帮我们守住保藏在心底的一份真善美。你的兴趣可以是摄影,可以是音乐,可以是闲暇时写下的诗句甚至小说,也可以是随处徒步走走想想……这些兴趣可以丰富生活,以至于在工作之余才不会觉得无聊,与人相处,才不会变得无趣。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注意的是,请区分好兴趣和职业,因为如果把兴趣当成职业,有时候会成为一种负担。

 

0x04  创业者的心

现在想起来,当初还是很庆幸能够加入默安科技这家刚成立的公司,完成产品的从01,现在又继续死磕在从1N的道路上。

在这个黑天鹅满天飞的时代,它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它简直是恍如隔日,又恍如隔世。当你还没搞懂什么是互联网时代时,共享经济早已披上互联网的外衣飞向风口,而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在2016悄悄地来临。

就在去年的4月,我曾无意中打开ofo的主页,看到他们关于共享单车的发展,当时还有个实验室的学弟说他有个认识的人在ofo,问我要不要去他们那实习。  当时共享单车还只是初步发展,甚至可以说他们才找到天使风投。而就在一年之后的今天,ofo已经发展迅猛,成为了共享单车行业里的独角兽,百车齐放的时代已成定局。

什么是创业者?用罗胖的话讲,创业者具备三个条件:试图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认知,达成新式的合作,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看,所有这样的人,不管他是一个打工者,还是一个自由职业者,也不管他是为了公司在打拼,还是为了个人在奋斗,都可以称之为创业者。并且,他们每一个人的成功经验,都无法被复制,也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我们这代创业者要借鉴的,是去发现他们是如何克服重大困难,去思考他们是如何在关键时刻做出历史性选择的。一味盲目地欣赏他们的成功,并且自我标榜地认为,他们是因为怎么怎么,所以才成功,这样反而会误导了自己。

就如同爬一座山,因为那是一座冰山,而且地壳在剧烈的运动,所以那些爬到山顶的人,你问他是寻着什么路径上去的,他告诉你也没有用,因为路径早就变了。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只是听着他们讲山顶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这也正是我们公司CTO云舒选择出来创业的原因:如果你站在岸上,对在田里插秧的人指手画脚,说他们姿势不对,没有人会理你。但是当你亲自挽起裤腿跳下水,脚上有泥、头上有汗的时候,你说的话才有说服力、才有价值。

讲到这里,结合实习期间到感受,这里大概小结了我所认为的创业者应该具有的一些特点:

1.苦逼加死磕的精神。

创业确是很痛苦。我身边有许多在BAT等一线互联网公司实习的同学,我跟他们聊天,感觉他们实习其实还挺悠闲的,有些可能就是看看文档、完成些边边角角的东西,或者是做一些dome培养、练练手等。而相比于我的实习经历,就是直接拉进核心项目,和正常员工一样的要求,加上对产品的理解不是很清楚,dateline又限制得紧,最初的那段时间里,我都有想过放弃念头。好在我坚持了下来,现在想想,创业就是一种苦逼加死磕的精神,不断的打磨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独当一面的韧性。

上面三点,说的多是对心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但并不是说技术不重要。相反,好的创业公司其实更看重技术实力,或者说对技术的深度、广度都可能高于一线互联网公司的要求。云舒在去年创业之初发了知乎招聘帖后,有收到数百封实习生简历,最后只选定了西电、成电和西邮的三份适合的。就拿我在实习时的工作来看,前期由于公司缺人手,所以我又兼顾着运维的活。从web后端开发到服务器自动化运维,从kvm到路由器、三层交换机的配置,当然还有涉及到网络安全方面的本职任务。可见,对技术的需求,也决定了对个人技能的要求,而在创业公司的现象尤其如此。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一家先进技术不是很强的初创科技公司,可能也不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公司,也就不是非常值得你加入。

3.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无疑,长时间、无休止的连续工作已是创业者的常态,这很容易使之陷入疲惫不堪甚至自我怀疑的处境,尤其当做出的产品并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可时。但是,这也是创业者走向下一站的必经旅途。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创业者或许就不再那个无所适从。而保持乐观,保持一颗年轻的心,随时做好准备,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机会的来临。

创业者的世界里两样东西,一个叫待解决的问题,一个叫正在尝试的方法。也可以这么说 Stay hungryStay young:用求知若渴的心态去面对待解决的问题,并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不断尝试,敢于探索,才有可能发现机会

如果你像我一样,具有苦逼加死磕的精神,又不甘于平庸的未来,并且技术还不错的话,不妨试试加入一个不错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因为这不仅是对能力的锻炼,对,更是对心智提炼,对认知的升级。

 

0x05  年轻人,要沉得住气

2017年,是我猛地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一年。就如同一个突然长大的孩子,用着好奇的眼光不断的打量着周围的独特世界。我也开始带着对事物的探索,对自己的认知去思考,去实践。闲暇之余,或是读书阅读中,或是行走思考中,总会突然闪现些小思绪, 或是对某个问题的理解,或是对某句格言的领悟。为了防止它转瞬即忘,慢慢就养成了拿起手机备忘录记录下来的习惯。这里我挑选了一些关键词认知,并且将其中的一些作者的观点与我的心得体会分享与你。

1.一万小时理论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提到一个观点,即什么东西做好需要花一万小时。10000小时对训练一个人的技能,甚至对打磨出一款好的产品,都是必要的。没有这个保障,一切几乎面谈。任何一款好的产品都需要花足够的人力和时间去打磨,花的功夫不够,得到的就是粗制滥造的水货。在一些小公司,为了做出好的产品,常常是聚焦+加班。聚焦是得产品得到人力资源较多,而加班就是使得它提前积累到10000个小时的门槛。

然而,如果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自己在一个领域做够10000小时就能够出类拔萃,那就大错特错了。换言之,10000小时只是必要条件,并不充分。但是如果没有经过10000小时的历练,就根本不可能达到所谓的成功。所以,年轻的我们,需要沉得住气,需要有坚持10000个小时的信念。

2.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

初次听到这句话让我有点儿诧异,难道我的大脑不是我的么,我还需要用大脑去控制大脑?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貌似有这样一个事实: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你的大脑。尽管你用它思考,好像它在指导你的行动,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去控制你的大脑。而我们这代年轻人,要想提高心智,就应该有用自己的大脑去控制自己的大脑的能力。

3.终身学习

这看似是一个过时的概念,却是如今正在进行的事实。过去有个词叫学业有成,说的是在大学毕业。但是今天有学成这件事情吗?永远也成不了。何况我们的老祖宗庄子早就告诉过我们一个事实: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而在当今这个大数据时代,世界上的数据每天都在以P级海量的增长。新的知识像浪潮一般的涌来,你一辈子都需要要在里面奋勇向前。

4.要想得到某样东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查理·芒格的这句话,看似是心灵鸡汤:讲了一个道理,听起来很有趣的样子,但是也没有什么用。言下之意,就是道理是好道理,但是没给实现的方法。其实不然,仔细想想这句话,其实它讲了一个很朴实有用的道理:寻找机会,不如修炼自己。只有提升自己,才能强化对世界的感知。

这些看似并零碎的箴言里,都在告诉年轻的我们:年轻人,要沉得住气!该来的总会有的,而你,则是要运筹帷幄,等待下一波浪潮。

[注:本文非技术文章,请勿转载!原文自https://www.s0nnet.com]



这篇博文由 s0nnet 于2017年05月03日发表在 我的大学生活, 文学/随笔, 生活/随想 分类下, 通告目前不可用,你可以至底部留下评论。
如无特别说明,计算机技术分享发表的文章均为原创,欢迎大家转载,转载请注明: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 | 计算机技术分享
【上一篇】【下一篇】

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目前有2 条留言

  1. 0楼
    Saferman:

    定期会看看你写的文章,难得遇上一位又懂技术文笔又好的程序员。我是成电的,不过后来选择读研了,可以和你做个朋友么

    2017-11-16 下午4:10 [回复]
    • s0nnet:

      哈哈,这半年多来确实挺惭愧的,blog许久没更新了。可以交流下技术啊~

      2017-11-17 下午10:19 [回复]

发表评论

快捷键:Ctrl+Enter